桑落洲管辖权属于宿松县(二) 从桑落乡“其近江洲”说起。 【引子】《水浒传》第三十九集《浔阳楼宋江吟反诗,梁山泊戴宗传假信》 北宋时期宋江押送到江州牢城营,江州牢城营是江州监狱。 宋江在浔阳楼题诗——西江月 自幼曾攻经史,长大亦有权谋。气如猛虎卧荒丘,潜伏爪牙忍受。 不幸刺文双颊,那堪配在江州。他年若得报冤仇,血染浔阳江口。
江州 隋唐到元朝,九江地名江州府。 江州府因江洲而得名。古老的江洲,四面环水。 江洲是地名。知县陈鼒说“桑落乡,其近江洲 地,坍、涨无常”。 这句话不可以拆解成——桑落乡,其近江 洲地,坍、涨无常。 整个桑落洲都是近江洲地,如果可以拆解,意味着全部“洲地”都是塌、涨无常。就没有必要又是“洲地”,又是“其”,直接说桑落乡,因近江,塌涨无常。所以德化江洲,德化桑落乡是有区别的,是道光桑落乡四界坍塌,才与宿松桑落洲一江相隔的。 同治十一年,知县陈鼒在德化县志里,介绍桑落洲乡,这样说“桑落乡在大江之北,封郭洲之东。地势卑下。东至横坝头,东北交宿松界。西至梅邑”。“其近江洲 地 坍、涨无常”。“自道光年间,坍塌不止,四界渐入长江”。 由此可知,桑落乡是江州岛,北面新出现的一个岛状的地面。 也就是说,桑落乡北面在道光年间又出现了一条江流。 从卫星地图上看,那条有两里多宽的江流,原来是自道光年间形成的。 一句惊天动地的证词“自道光年间,坍塌不止,四界渐入长江”。由此得知,德化的桑落洲,就是现在的江心洲隔一条小江的那个九洲场乌龟洲的地方。最北边江流里的界址,参看《宿松县志》卷七 水利第一节 《同马江堤》 陈鼒说的桑落乡,与宿松的桑落洲,是两回事。
知县陈鼒介绍的德化县志,乾隆二十年德化知县高植著县志,同治十一年德化知县陈鼒著县志,与时代相对应的。宿松知县张俦修奉命建宿松城墙,县令邬正阶,县令郑敦亮著县志。 乾隆二十九(1765年),知县张俦奉命维修扩建城垣。城高2.3丈(合8米);墙基宽2.5丈(合8.3米);正门4个城楼全为5架3间重檐四垂式建筑;边门两城楼各建屋一间。全城周长3448米。 道光2年宿松县令邬正阶和道光7年宿松县令郑敦亮,道光8年1828年,石葆元公伙同编修宿松县志。 来看。宿松县令管理辖地并不马虎。 尽管宿松桑落洲上也有德化人,因买宿松土地寄居,都没有记载寄居流浪人口归谁管。没有像黄梅小池那样,委托德化县负责食盐供应,负责考生名额,负责治安管理,而辖地不转移。宿松没有交付分管权。更谈不上把宿松的桑落洲划给德化县。 即宿松桑落洲不存在三省共同管辖,只是为了那里的三省国民,分摊防汛,由就近民夫出力,由国家出钱,一次又一次合伙修理江堤而已。
|